3D打印是传统制造业的有益补充
今年以来,业内人士将3D打印机视同1977年个人计算机和1990年网页浏览器一样,是一个崭新的市场从萌芽期进入成长期的转折点。
事实上,3D打印技术并不是件新鲜事,这项技术于上世纪80年代在美国就已经诞生。
快速成型技术从90年代进入市场做初级产品,市场提出了各种要求,但当时受到软硬件以及激光技术的限制,未能形成发展高潮。但这么多年里,快速成型已经累积了比较成熟的工艺。目前国内外较为成熟的科技已经为快速成型的二次发展提供了条件,从产业的角度来看,3D打印技术此时大有发展前景。但值得困惑的是,目前的技术还是无法提供品类众多、能满足各种功能需求的材料。无疑,打印机墨水的区别,决定了打印的材质,也隐形决定了产业的发展速度和方向。目前看来,3D打印技术还仅仅停留在“传统制造业的有益补充”。
在工业级应用上,这项技术生产出的产品仍欠缺强度和精度,这是3D打印市场徘徊多年的原因。
青岛科技大学副校长刘光烨表示,简洁、高效、不受复杂外形的限制,是三维打印不可取代的优势,但精度和密度达不到精密零部件的要求, 3D打印机最大的瓶颈,是如果可达到金属材料以及模具压制的高精度,3D打印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革命,而目前只能称之为一种革新。
而现在看来,3D打印技术只是一种方法的成功,而实现产品性能的成功还需要有二代创新。
除了工业精细度不够,工业级设备和原材料比较昂贵,因此在产业化初期,这项技术更为适合新产品的开发和小批量零件的生产。但毋庸置疑的是,3D打印技术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。